Home 【反思】梁耀忠的區選如何可做到「戰時如平時」?
Post
Cancel

【反思】梁耀忠的區選如何可做到「戰時如平時」?

本文只屬吹水性質,區選得票與地區投資不成線性關係;政治立場或中間游離票仍能左右選舉;各區文化歷史以及與候選人多年的恩怨亦影響選情

回想 2011 年,自己初入街工,那時梁耀忠未屆花甲,青絲早已暮如雪,面對區選,淡淡然說著「戰時如平時」,好不威風。到了 2015 年,口號依舊,還得意地向媒體介紹地區工作有一道簡單公式:「333+1」。作為長勝將軍,這套歸納作為他本人對自己的選戰的總結,未免不可,但或許也抽離並簡化了卅多年前鹹水樓一事裡,梁耀忠實實在在與老街坊建立的緊密連繫。

即使曾任街工執委,實際上亦被拒絕於了解街工的資源分配,只能向立法會圖書館查詢梁耀忠如何運用街工議席的立會津貼。本文試以此出發分析梁耀忠的資源分配信念、成本效益與接班可能。

兩會資源與成本效益

這裡先假設梁耀忠把區議會的一切薪金和津貼全用在葵芳,再加上以立會津貼聘請於葵芳工作的同事薪金,四年合計為 $6,960,000。若以這 696 萬除以 2015 年梁耀忠區選的 3,301 票,葵芳每票平均投資了 $2,108。(細算:區會實銷津貼每年 $408,000 加上區議員每月薪金約 $30,000,一年合共 $768,000,四年合共 $3,072,000。另,加上以立法會津貼的六位平均月薪為 $13,500 的葵芳同事開支,四年立會任期即約為 $3,888,000。)

這計算當然也是過份簡化,因為這裡沒有計算開拓其他區的資源(如葵盛西),也沒有把於 2016 年分到旺角的三人勞工組計算在內,當然也未計算葵芳綜合服務互助幼兒中心和申辦其他基金,間接帶來對葵芳區選的貢獻。但我相信 $2,108 這數字只有被低估。沿此思路, 一名區議員尋求連任約是以 307 萬去守住議席,假設葵青區各連任議席需得票 2,800 票,即每票約需投資 $1,097。

街工強捍的葵西挑戰者

回看葵芳 2015 年區選梁耀忠 3,301 票 vs. 陳萬聯應 1,624 票,陳萬聯應投資了多少,實難稽考了。但街工的葵盛西 2015 年區選挑戰者梁靜珊,在決定參選前的開拓期又得到多少援助呢﹖個人薪金連同決定參選前一年的半職助手,假設開拓期為選前三年,薪金為前述的平均薪金,且沒有租單位,總投資不過 $546,000,得票卻是梁靜珊 2,146 票 vs. 劉美璐 3,157票,平均每票才 $254,與葵芳的情形可謂差天共地。

依此可見,梁靜珊確沒辜負街工堅實地區工作的虛名,可算是低成本高效益的表表者。若能掌握更多資源,必更能撼動建制陣營。回想當年助選,「平時如戰時」確是對梁靜珊工作的貼切形容,與「戰時如平時」的葵芳確形成強烈對比。

街工接班是否可能?

在資源分配的角度,願意開拓資源的同工只獲分配極有限的資源為街工拼搏,實難以吸引其他資深同工仿效,相信來屆也只有年資甚淺的會員願意一搏,留下的資深同工只於會內繼續承擔其他職工。而再度成為街工執委的蘇耀昌博士,在日前接受線報的採訪中甚至表明:

梁耀忠是希望「多做一屆」,給街工「轉型」,因街工仍然極端依賴梁耀忠帶來的捐款和議員津貼。

回顧立會資源分配的情況,月薪為葵辦同事之首的蘇耀昌博士確實點出了街工極端依賴梁耀忠的困窘。可惜卻沒對如何「轉型」給出解答。至於,接班是否可能,還是讓留在街工的人編寫餘下的歷史。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4.0 by the author.

當我們談論 Likecoin 時我們在談論甚麼?

還有誰能擋住 Likecoin 的腳步?